(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7月29日晚,“犹太难民与上海”主题纪录片——《追寻上海的犹太遗韵》在美国洛杉矶和谐黄金影院隆重举行首映式。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洛杉矶当地犹太和华人社区代表约200名嘉宾应邀出席。著名犹太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穆夫的孙子大卫出席首映仪式并通过众多生动的音乐例子、配合演奏来说明他爷爷的音乐创作与中国音乐之间的紧密关系。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郭少春表示这样以跨越文化、沟通交融为主题的纪录片在美展映,对促进中美民间交流互信,有着积极的作用。
纪录片由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制作,回顾了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在上海活跃的犹太演奏家和作曲家的故事。二战期间,上海接受了数批来自欧洲的犹太流亡人群。这些难民中包括400多位音乐家,他们长期在上海耕耘,拓展其音乐事业,并教授中国学生。在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工部局乐队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国立音专,犹太乐手和教师所占的比例很高。上海为这些犹太音乐家提供了避难所,也得到了音乐和艺术上的反哺。
纪录片主要聚焦了犹太作曲家阿甫夏洛穆夫创作的中国风格作品,他的《北平胡同》和音乐剧《孟姜女》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犹太小提琴家奥托·约阿希姆和中国作曲家陈歌辛联手向世界推广上海的“音乐名片”《玫瑰玫瑰我爱你》。众多中犹音乐家、研究者在片中讲述,如阿甫夏洛穆夫的孙子大卫、阿甫夏洛穆夫的学生江明惇、犹太钢琴家麦克·萨尔卡、97岁的《孟姜女》首演者江仁清、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以色列歌唱家吉拉德·赛盖夫等。
虽然近年来,以上海犹太难民为主题的纪录片不少,但聚焦上海犹太难民音乐家的主题纪录片不多。本片通过音乐这一人类共通的语言,反映在困难岁月中人类从未泯灭的善良包容,展现东西方文明在上海的交汇发展,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价值理念。
该纪录片在美展映之后,很快将在美国城市卫视(iCiTi TV)、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的外语频道(ICS)、上海纪实人文频道、国际传播新媒体Doculife上播出,并收到了今年十一月参加中美电影节展映的邀请。
下一篇:最后一页
“大运时间”已经到来,全世界青年健儿欢聚成都,展开对梦想的追逐。以
1、相应的证据材料、起诉书、身份材料等直接去海淀区法院的立案庭要求
我是小前,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定制木门多少钱一扇,定制木门很多
在江阴市祝塘镇,一提起黄志彤,村民们就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呼他为一
这个问题很主观,因为每个人对于戒指的喜好和价值观都不同。以下是对蓝
经与球员本人协商一致,球员孙德林正式加盟东莞莞联足球俱乐部。孙德林
【环球时报赴成都特派记者张常悦乌元春】来自中国台湾的“90后”青年、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