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研究员、段佳研究员和杨德华研究员共同在Nature(《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报道了第一个高分辨率GPCR——神经降压素受体(NTSR1)与GRK2的复合物结构,揭示了GRK2识别和调控GPCR的详细分子机制,并通过结构解析,首次发现了一个全新的GPCR偏向性配体结合口袋,为临床开发靶向GPCR的偏向性药物分子开辟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称其为“GPCR领域又一个里程碑式成果”。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膜上的膜受体,是细胞信号转导的重要调节分子,参与调控人体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目前,FDA批准上市的临床药物中,约三分之一的药物作用于GPCRs发挥治疗作用,GPCRs被认为是新药研发领域中最重要,也是最有应用前景的药物靶点之一。
GPCRs在被配体激活后,主要通过下游的G蛋白或arrestin通路行使特定的生理功能。然而,GPCRs在招募arrestin蛋白之前,必须被GPCR激酶(GRKs)识别和调控。目前,在整个GPCR信号转导领域存在的三个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分别是:1)GPCRs如何识别和招募下游G蛋白;2)GPCRs如何识别和招募下游arrestin蛋白;3)GPCRs如何被GRKs识别和调控。
GPCRs信号转导领域最关键的三个科学问题
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研究团队最终成功解析了第一个高分辨率GPCR与GRK2的复合物结构。
结合细胞水平的突变实验,本研究首次阐明了GRK2识别和调控NTSR1的详细分子机制,考虑到GPCRs结构的相似性和保守性,该机制同样可拓展于其他GPCRs。通过结构解析,本研究也首次揭示了SBI-553作用于NTSR1的受体口袋,并发现了SBI-553通过直接占据G蛋白的结合位置从而实现了arrestin偏向性激动的分子基础。
这篇论文的研究成果是GPCR信号转导领域又一个重大突破,对开发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一系列疾病的创新药物具有重大意义。(经济日报记者 佘惠敏)
上一篇:无惧非农来袭,比特币29300以太1850空下看不变!
下一篇:最后一页
较大级别的政策底后,市场反弹或反转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部分”宏观数
本报综合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末,我国外汇
男士洗面奶推荐;口碑最好的十款产品对于广大男性来说,找到一款好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已经进入第十个比赛日,这十天里,来自
关于“公积金贷款进度查不到是不是被拒了”,只能说不一定。如果是这6
周一亚盘,美元 加元整理近期涨势,处在1 3370附近。加拿大就业数据不
竹子想必大家应该都是在熟悉不过的植物了吧,而且在农村很多人屋后都会
X 关闭
X 关闭